北木教育 > 出国考试 > 出国考试文章 > 单词总是背了就忘,怎么办?学会这一种方法就够了!

沈阳朗阁 朗阁-只为高分梦想 在线咨询

1、秋季报名9折。2、4人成团8.5折

单词总是背了就忘,怎么办?学会这一种方法就够了!

# 词汇 # 应试技巧 # 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9-04-30 沈阳朗阁

沈阳朗阁老师将通过回答几个重要的问题,来帮助同学们明确背单词的方向,减少背单词过程中的变量、少走弯路、节约宝贵的时间。

对于备战托福、雅思、GRE的考生们来说,备考过程中最痛苦、耗时最长、变量最多的地方应该就是“背单词”了。老师将通过回答几个重要的问题,来帮助同学们明确背单词的方向,减少背单词过程中的变量、少走弯路、节约宝贵的时间。


怎样才算掌握一个单词?


看到或听到时能知道意思、其次知道用法。


多数人印象中学单词仅包括单词的拼写和意思,但其实学单词还包含读音、搭配、文风、隐含义等多个方面。


比如kid这个词,除了要知道其做名词时可以表示“小孩”之外,还应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说法。在四六级、托福、雅思作文里一般是不能用的。再比如precipitate一词,除了要知道其做动词表示“促成,使突然发生”之外,还应知道这个词后面只能接负面词汇。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阅读和听力中的单词要远多于口语和写作中用到的单词,因此大多单词只需要知道词形和意思就够了。考虑到学习单词的用法比学习其意思要难得多,所以学习单词还是应该重点学习意思,有需要的时候再去学习用法。


背单词表和通过大量阅读来记单词,哪个效果更好?


初级阶段背单词表,高级阶段大量阅读。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背单词表的优势在于效率极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大量单词,但缺点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学到单词的词形和意思,而很难学到用法。大量阅读则正好相反,虽然可以学到用法等更全面的词汇知识,但学习效率低。


首先,一个单词通常需要记很多次才能记住,看一次就能记住是不可能的。实验发现,阅读后立即测试的话,在阅读中出现过15次以上的生词,学习者可以掌握72%;三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38%。而对于出现次数低于15次的生词,学会并长期记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次,为了不破坏阅读的流畅性,阅读材料生词量不能太多, 1%-2%的生词比较合理,最高不应超过5%。于是,即使按最理想的情况来计算,学3000个生词(大学英语四级)也要读近100万字。更何况很多时候人们在阅读材料中遇到生词甚至会选择直接略过。


由此可见,大量阅读的意义并不在于学习生词的意思,而在于巩固已经初步学习过的单词,以及学习单词更复杂和更微妙的用法方面的知识。


所以,更合理的学习词汇的方法应该是先通过背单词表掌握单词的意思,之后则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其具体的用法。


背单词用什么方法效果最好?


要反复复习,对于同一个单词的复习应有一定时间间隔,且该间隔要逐渐延长。


Part.1


想记住单词必须要大量复习。但凡背过单词的人应该对此都有体会:单词记一遍要不了几分钟就会忘,即使再认真、再全神贯注,两三天之后顶多就能记得“这个单词我背过”,意思完全想不起来。而只有来来回回反复复习过的或者平时经常会用到的(也相当于是复习)单词才会长期记住。


Part.2


对于同一个单词而言,每次复习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不应连续不停地复习。比如把abandon(“放弃”)这个词看5次的话,不应该连续不停地看“abandon,放弃”看五次,而是应该看一次“abandon,放弃”之后先去背别的单词,过一会再回来看一遍“abandon,放弃”,然后再去背别的单词或者休息一会,然后再回来看一遍“abandon,放弃”,重复五次。


但是很多中国同学恰恰喜欢连续不断地看一个单词看很久,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所有对比有间隔复习和连续复习的实验研究都发现信息记忆上前者带来的学习效果要压倒性地好于后者 。


Part.3


对于同一个单词的复习时间间隔最好逐渐延长。比如一个单词背过后第5分钟复习了第一次的话,第二次复习可以安排在30分钟左右,第三次复习安排在第二天,第四次第四或第五天,等等。


但在具体何时复习之前学过的单词这一问题上,人们目前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理论上的最优复习时间,如单词本身难度、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甚至最终进行测试的时间。不过只要复习时间不是过短的话或过长,最后都可以带来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安排复习时并不需要过分执着于理论上最优的复习间隔,差不多就行。实际的复习安排也可以根据记忆情况随时调整,如记得牢的单词可以适当延长复习的间隔,而记得不牢的单词则相应地应该复习更频繁一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北木教育系信息发布平台,北木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通告,但是因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相关内容。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