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木教育 > 留学 > 留学文章 > 你以为艺术留学面试就是即兴solo?

你以为艺术留学面试就是即兴solo?

# 综合 # 综合 # 艺术类 # 经验指南 # 作品集

发布时间:2019-05-28PS-ONE(品思)国际艺术教育

关于国外留学艺术院校面试的注意事项,大家随便搜一搜就能找到很多“秘籍”,但招生官在艺术院校面试的时候真的是在看你的“应试能力”?准备面试是从作品集过审开始?今天,我们就聊聊面试中的门道儿!

  艺术院校面试基本信息

 

  艺术院校面试,是申请海外艺术院校的最后一关,作品集审核通过后,学生如果可以顺利通过面试环节,那就可以拿到offer了。

 

  现在设有面试环节的院校很多,但根据专业和本硕的不同,面试的要求也不同,看起来还挺复杂的。像Parsons是硕士申请需要面试;RISDVideo面试,甚至可能有多轮面试;SVA会视申请人的情况选择是否安排面试;RCA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命题面试。除此之外,面试还分为电话面试、视频面试、到校面试、来华面试四种。

 

  一般在最初的择校阶段,申请老师就会详细地说明关于艺术院校面试的问题,那我在这也提醒自己DIY的同学,要早点查清楚申请的院校和专业对面试的具体要求。

 

  如何理解面试?

 

  其实艺术留学面试这个事儿,很像“相亲”,学生通过网站等途径了解到院校的某一专业,院校通过作品集和一系列资料对学生有了大概的认识。想要彼此更进一步了解,就需要开始“面基”,通过更直观的方式确认彼此是否合适。

 

  可能是因为大家进入dream school这件事比较重视,也可能是中国大环境中应试氛围的影响,很多同学都会把面试中的重心放在“试”上,面试中确实包含一些“考”的东西,艺术院校面试官要考察学生的业务能力,比如基本的呈现在纸面上的逻辑思维、艺术素养、绘画技能、排版等等。

 

  那么,既然能接到面试通知,其实就说明学生在基础能力层面已经得到招生官的认可了。面试中,招生官其实更偏向于“面”,关注的是一些纸面上不能体现的技能,他们需要在聊天中丰富对学生的印象,从而判断学生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海外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不是院校需要的人才,是不是真的热爱艺术,是不是真的了解所选专业等等。

 

  艺术院校留学面试高票问题:

 

  我们可以把艺术留学面试中考察的问题大致分为skillwillfeel三类,下面我就结合一些面试中的高票问题,说说这三类问题在面试外体现的功力。

 

  SKILL

 

  -认为作品集项目有哪些意义

  -灵感的来源

  -工作或实习的经历

  -根据作品进行提问

  -选一个最满意的作品进行讲解

  -认为自己哪部分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认为作品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我们前面说了,作品集是学生长时间整理,经过多次修改后打磨出来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可把控的地方,所以有些能力不是通过作品集就能看到的。想要真实的了解一个学生,还是需要互动,问一些招生官对学生好奇的问题,通过沟通考察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有就是学艺术或者有意向做作品集的同学,应该对作品集代做这件事有所耳闻,那么在对作品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招生官就能了解到学生作品集的原创性。所以作品集这一步,千万要实打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基础能力不够就从基础课开始上,没有设计思维想不出好的主题,就乖乖从作品集research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去发散思维,寻找灵感。该学的东西一点都不能落下,现在不学到时候还是要补。

 

  我在以往的工作中,也有遇到过因为时间紧张,来咨询能不能稍微代做的学生和家长。但是PS-ONE一直很反对这种行为,包括一些基础较差,时间紧张,想跳过基础课直接做作品集的学生,我都是建议学生踏踏实实磨练技能,不然最初阶段偷的每一个懒都会偷走你身上一道光环。

 

  那么,在保证作品集是纯原创的前提下,如何在表达种体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人⽂与思辨相关课程的学习作为基础,也可以理解为海外艺术院校入学后必修的通识课程。

 

  一说到人文思辨课程,可能挺多同学都很头疼。我有个设计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跟我说,他们专业经常被人戏称为“不好好说人话”专业。

 

  确实艺术史、艺术哲学、设计思维思辨、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调研这些课,相比能自己动手的workshop乏味很多。但不论是作品集还是艺术留学面试,都需要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作为支撑。

 

  艺术院校面试非常看重学生的思想深度,像创新设计、交互设计、建筑设计这些专业,通常偏好于有社会责任感,比如能改善环境、促进新生活方式、提供更好社会服务的设计。

 

  像油画、插画之类的纯艺专业也是鼓励学生多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等,一是能将一些人文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让作品除了美学价值外还能具有更高层面的价值,二是能以思想者和重塑者的身份去重新定义艺术和设计的概念,从而创造新的东西。

 

  那在人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知识结构的搭建,获得创作思路、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艺术概念的形成和提升。在关于艺术和设计的讨论中,可以多维度地切入话题,说出更多独到的见解,面试中也能结合理性分析去表达自己作品背后的理念和意义。说白了,就是不能只会做不会表达,不然可能就浪费了好的创意。

 

  除了表达之外,项目的含金量当然也是最能体现能力的。我们可以在高票问题中看到工作或实习的经历这一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说一定要还没有走出校园的同学们有一些全职的工作经验。

 

  对于招生官来说,这里希望你体现的是过去学习中的实践经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提升。很多海外院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结组协作形式完成作业,后面几年更是不断强调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就是希望学生不仅可以想,更可以去做。

 

  那么过去参与过的社会实践项目,在艺术院校面试中就是向招生官展现自己这些能力的王牌。所以,普通人在面试前临时抱佛脚即兴solo的时候,大神们早就开始参加社会实践项目、品牌合作项目、跨学科营地项目,像之前PS-ONE学员参与过的品牌adidas OriginalsCOSTA,创意大赛ONE SHOW、华为,后期都在背景提升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建议大家多去实践,小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短期课、夏校,大到组建自己的团队参加一些设计比赛、慈善活动,这些都是面试前需要长期积累的。例如,罗德岛暑期“学术”项目:3学分通用转换,15天官方专业课程,去RISD过暑假

 

  WILL

 

  -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是否申请其他学校?

  -你对设计的态度?

  -入读以后,希望深入研究的专业方向?

  -你觉得入学后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有了第一部分能力的肯定后,第二点就是所谓的“will”,看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艺术,是不是有强烈的意愿进入所选院校及专业。面试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点像谈恋爱了,开始你先表达对dream school的向往,然后发现心仪的学校也给你发出了好感信号,还问你有没有申请别的学校,开始衡量双方的契合度。

 

  前段时间我们采访过的一位同学,在面试切尔西的时候,就被切尔西的招生官直接指出说其实并不是很适合切尔西,但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所以说如果学生愿意可以免面试拿到坎伯韦尔的offer,然后直接就下了坎伯韦尔的offer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虽然很土,但是在艺术教育里,确实是这么回事儿。我们可以去反观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们,他们成功的原因里面,天赋是一点,更多的是他们由于热爱而产生的源源不断的创造欲。

 

  我英国分部的同事前段时间采访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让他分享下面试经验,他说当时RCA皇艺面试的老师问他:Why this majorWhat you trying to do with this work?他的回答是因为他觉得communication很有趣,是人类了解彼此的最基本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communication skill,那就可以更好地被人了解。并且表达了想把热情都集中在一个领域创作的意愿。这样的回答虽然简单,但招生官就能get到他对自己清晰的了解和兴趣所在。

 

  除了兴趣对专业学习的影响,院校在这些问题中,也是在考察申请人是否有相对正确的对专业、院校的认识和学习、职业的规划。如何显示你对院校和专业的强烈意愿,其实并不难,就只是搞清楚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你选择的专业时学习什么。未来就业选择有哪些,你选择的学校核心理念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历史等等。

 

  除了在线上获取这些资讯外,线下PS-ONE每年都会有招生官活动,来自英美各TOP艺术院校的招生官会在lecture中介绍院校和专业,让同学们在和招生官的零距离接触中,了解最真实的海外院校。由于距离问题不能当场的同学,也有请招生官做线上课,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同时,PS-ONE也会和行业内的品牌、艺术家合作,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就可以亲身体验,浸没式地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某一行业。(例如:空间设计怎么学?演讲论坛:整体空间设计中的形式、功能和体验

 

  FEEL

 

  如何在30秒内给招生官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激起对方了解你的欲望?这应该是许多同学在面试前最好奇并且想学习的问题了。

 

  这一部分,我们就可以说到面试的第三个层面“feel”,看似有点虚,可能有同学会说这太不靠谱了,谁知道面试官是什么性格的人?今儿心情怎么样?好不好我这口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很虚的“feel”可能在最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感觉”这个东西又很实,所谓很实的感觉,其实就是在理性的考察完前两项后,再回到人的非理性的一面,激发一些“隐形条件”。这个隐形的条件就是学生自身是否有趣、有魅力。

 

  学生在短短的面试中将自己经历中的亮点提炼出来,呈现出一个浓缩版的人生,面试官则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凭借直觉对学生做出判断。就像高手过招,基本功不会放到台面上来。

 

  艺术生需要魅力和有趣这件事,我觉得我也不用再赘述了,大家身边应该都有挺多学艺术的朋友,他们因为有趣,才做出了很多好玩的东西。艺术院校的老师们在面试学生的时候,某种角度来说,是在找未来一起共事的人,相同的人可能也更容易互相吸引。

 

  像之前有个学生,他很有才华,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怪点子,面CalArts加州艺术学院的时候,本来因为语言不好很紧张,但一在视频里看到招生官就放松了。教授一开始就表达了对他作品的欣赏,然后聊了很多家常,还约好回头来中国玩,最后招生官说认为他具有在国外上学的能力,直接被录取了。

 

  但做有趣的人这件事,是不能即兴solo的。有趣和面试也没有关系,是你在日常中多吸收好的东西,多观察自己的生活,让你自己活得更有意思更有趣。而面试,只是一个展示的机会而已。

 

  无论基础好不好,我们可能都会受到“侥幸”和“捷径”的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希望各位同学能调整好学习心态,把眼光放长远。在每位同学去面试之前,PS-ONE的老师都会带学生模拟两三遍面试过程,然后提一些意见,直到学生准备充分,有十足的把握为止。艺术是一门在积累中逐渐提升的学科,面试也不是即兴solo和临场发挥,在未来的学习中尽早为面试做好准备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北木教育系信息发布平台,北木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通告,但是因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相关内容。